世界最大跨度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美國舊金山海灣大橋東段新橋2日下午在勞工節舉行通車儀式。在等候24年之后,這座1989年大地震中受損的著名大橋當天夜里即將通車。由中國上海振華重工建造最重要部分、造價64億美元、連接舊金山和奧克蘭的新橋可抗御1500年內發生的強震。
隨著數百人齊喊“五、四、三、二、一”,舊金山和奧克蘭兩位華裔市長李孟賢、關麗珍戴上白手套和防護墨鏡,手握鐵鏈,舊金山前市長、加州副州長紐森用電鋸切斷鏈條,全場一片歡呼。
1933年7月動工、1936年11月通車的海灣大橋全長7.18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大橋,也是橫貫美國東西海岸的80號高速公路西向最后一段。大橋以奧克蘭和舊金山兩城之間的金銀島和芳草地小島為界,分為東、西兩個路段,每天約有28萬部車輛通過雙層5車道東西向行駛,堪稱美國最繁忙的橋梁之一。
1989年10月17日下午約5時零4分,舊金山灣區發生7.1級地震,海灣大橋東段約15米橋面嚴重受損。上層重達約250噸的一段橋面墜下,造成一名23歲駕車女子死亡,另一名乘客重傷。
強震還造成大橋東段位置移動,交通專家還發現橋梁有多處危險,難以抵御地震侵害。
經過長達數年的籌劃,加州交通廳終于在1998年開始動工修建大橋東段。工程完工后總花費64億美元,是1997年最初預算的4倍。
新橋工程的最重要部分單塔柱和所有鋼材均由中國上海振華重工完成。加州交通廳曾在2011年8月對媒體表示,選擇振華重工,為新橋節省了4億美元。此外,日本、英國和加拿大等國也參與了大橋興建,為這座世界最大跨度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結構橋梁增添了國際合作色彩。
舊金山處于地震活躍帶,交通廳對此表示,3.52公里的新橋可抵御1500年間發生的最強地震。
新橋還修建了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民眾可從奧克蘭到新橋高塔之間沿途觀賞海灣風景和新橋風姿。
當天下午,已有大約20輛古董車和電動車列隊等候在大橋收費站東端,它們將成為當天首批經過新橋的見證者。